近年来,我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
一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核心问题,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我所在的课题组认真研读有关文献、加强实践调研,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研究阐释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是从教育学视角开展研究。我所在的课题组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问题,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核心概念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内容,提出应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下一阶段,课题组将着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包括典型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方案等,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从心理学视角开展研究。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我所在的课题组注重从心理学视角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实践,面对缺乏测量工具的情况,利用心理测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发了测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的工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测量民族团结意识水平的工具“民族团结意识量表”、测量民族交融态度水平的工具“民族交融态度量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目前,这三个量表已被学界和有关工作部门使用。此外,课题组还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缩短民族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心理嵌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心理学学科优势,综合运用实验法、测量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心理机制、群际接触对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调研,为边疆地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学术支撑。(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